疏影:哀感顽艳动人心 ——读姜夔《疏影》

日期:2019-01-04 点击:10521 信息来源:中山日报 编辑人员:网站编辑


  絮语


  姜夔在原来美丽富贵的底色中,加上一些哀伤的成分;哀感顽艳,这个故事就变得生动了。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营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这是姜夔的名篇之一,但历来对其词意却没有统一的意见,有人认为该词与其合肥情事有关,如夏承焘;有人认为抒发了怀念故国之情,如唐圭璋;有的人认为两种感情兼而有之,如叶嘉莹。


  我想文艺欣赏中,“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概只能是价值观或审美观的范畴,对于一首词的立意,应该有一个相对标准的答案。诗歌的欣赏,我觉得应该遵循从文中找答案的思路,通过对照上下文、琢磨连接词,来探寻诗歌的脉络、体会诗人的情感。不能只根据对一些意象一个人物的刻板印象进行猜测,省略细节,大刀阔斧的进行理解。虽然,情感的体会与个人的境遇和认识有关,作者的心境是读者难以感同身受的,但作者的情感指向,却是可以按图索骥进行把握的。


  在对《疏影》进行分析之前,先择要谈谈该词的创作背景。这首词的主要意象是梅花,梅花可以说是姜夔词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姜夔词存世88首,约略一算,有近一半的词与梅花有关,而这些词作,又大多与其合肥情事有关。姜夔有词云:“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江梅引·人间离别易多时》),讲到离愁,常见的意象是芳草、柳丝,春花、秋月,对于姜夔,最容易勾起他相思的是梅花。“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暗香·旧是日月》),梅花在姜夔的感情生活中,应该是一个重要的物件。《疏影》这首词作于1191年冬季,这年秋季,姜夔到合肥见恋人,但恋人已经离开合肥,没了音信。当时姜夔写下了《秋宵吟》,疾呼“卫娘何在,宋玉归来”,长叹“但盈盈,泪洒单衣”。与《疏影》同时的姐妹篇《暗香》谈及两人的爱情,“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黯然神伤。这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年秋,姜夔失去了他的恋人。《疏影》是应范成大要求创作的。姜夔自言:“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按说音节“谐婉”,不大适合国仇家恨这种题材。据说范成大在得到这两首词后,“还为此送给姜夔一名家妓”“以此来弥补姜夔的失恋之苦”。


  《疏影》句句用典,因此如何理解这些典故是关键。“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用的是罗浮典故。旧题柳宗元《龙城录》记载,“隋开皇中赵师雄迁罗浮,……见一女子淡妆素服出迓师雄,时已昏黑,残雪对月色微明,师雄喜之与之语,但觉芳香袭人,语言极清丽,因与之扣酒家门,得数杯相与饮,少顷有一绿衣童来,笑歌戏舞亦自可观,顷醉寝……师雄起视乃在大梅花树下,上有翠羽啾嘈相顾,月落参横,但惆怅而尔。”这是一段梦中的情感,醒来怅然若失。值得注意的是,故事中是一个童子,对应的应该是一只翠禽,而姜夔词“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却是两只翠禽。“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化用杜甫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佳人》),是一个孤寂弃妇形象。后六句用的是昭君典故,化用的是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咏怀古迹(其三)》),末句点出“化作此花幽独”,与“无言自倚修竹”照应。上片主要就是刻画“幽独”的梅花形象。下片“犹记深营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用的是寿阳公主的典故。“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用的是汉武帝金屋藏娇典故。“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用的是李白诗“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化用崔橹诗“初开已入雕梁画,未落先愁玉笛吹”(《梅花诗》)。下片这几个典故,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与梅花飞落有关。从“犹记”、“莫似春风”、“还叫一片随波去”、“等恁时,重觅幽香”,这些典故的连接语来看,下片表达的应是遗憾之情。通观全篇,“苔枝缀玉”六句开启全篇;旧情若梦,倏忽醒来,睹物追昔,黯然神伤。“昭君不惯胡沙远”六句,想到对方长时间住在合肥,突然离开,应该也是万分的不舍与无奈,夜里梦回故地,醒来应该如我一般难受。姜夔有词云“谁叫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鹧鸪天·元夕有梦》),感叹两人因长时间离别而在感情上的折磨,可以作为此处的参照。下片“犹记深营旧事”六句言好景不常在,应该及早安排。“还教一片随波去”六句言自己也想着珍惜,却无能为力,任其失去,又能怪谁呢?只好在回忆中细细咀嚼这份哀伤。上篇言此时状态,下片言其中因果,总而言之,大概遗憾二字。遗憾何事,“不过情而已”。


  此外,这首词有三个地方值得一说,一处景物描写,一处典故运用,一处意象运用。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苔枝、缀玉、翠禽的叠加使用,晶莹剔透,让我想到温庭筠的“水晶帘里玻璃枕”。不同之处在于这里用“小小”作为后缀,使整体意象小巧玲珑。这几句,把梅花写得很有仙气,为后来使用昭君、寿阳、阿娇等著名美人的典故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与翠禽成双的美好一起,反衬出“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的落寞与孤寂,开启全篇的感情基调。姜夔的词作,单纯的白描不多,更多的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景。如“雁怯重云不肯啼”(《浣溪沙·雁怯重云不肯啼》),很好的把冬日雨雪天气的肃杀压抑的氛围表现出来;“数峰清苦”(《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像极了南方的山水。姜夔显然不是个含蓄的表达者,他更习惯的是以“我”观物,以“物”抒愁,“物皆著我之色彩”。


  写景如此,用典又如何?“犹记深营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这几句用的是寿阳公主的典故。“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太平御览》)。需要注意的是,该词所有的用典都是围绕梅花展开的,所有的典故,着力点都在梅花,而不是王昭君、寿阳公主、阿娇等人,因此在分析典故的作用时,需以梅花的状态为参照,通过连接词揣摩姜夔的情感。这是个美丽神奇的故事,但从“莫似春风”“早与安排金乌”看,姜夔截取梅花在睡梦中凋落的场景,目的是强调时序的变化,感叹韶华易逝,梦中空过;“正睡里”三个字,提炼得很有力度。姜夔在原来美丽富贵的底色中,加上一些哀伤的成分;哀感顽艳,这个故事就变得生动了。就像张爱玲给华丽的袍子加上了虱子,这袍子就变得深刻了,画龙点睛,大概就是这样的吧。从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姜夔忧郁的气质特点。


  最后一句中, “小窗横幅”的妙在于它相对于枝头的梅花,是静止的,随着岁月逐渐陈旧,就像一段结束的感情,已经不可能再往前发展,剩下的只是回忆;多年以后“重觅幽香”,只有一点音容,一个动作,不时浮现在脑际,仿佛爱的标本,让人哀伤,令人怅惘。



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