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衍增:烟雨梦 学子情 ——撰写烟洲书院,烟洲学校门联小记

日期:2019-04-28 点击:6577 信息来源:香山书坛 编辑人员:网站编辑

烟雨梦 学子情

——撰写烟洲书院,烟洲学校门联小记



黄衍增

(一)

岁次丙戌(2006年),烟洲书院被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重修。原门联已失,余有幸受托为之重撰并书。写字容易,但要撰好有悠久历史的古老书院的门联,实非易事,思潮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该地该院的历史长河。

长洲,又称烟洲,在南宋香山建县时,为县城西面海中一狭长小渚,上有马山和狮山。每当朝暮夕昏或雨雾天,远望该处烟雨濛濛,元代定为香山八景之“长洲烟雨”。对此,元代香山县令黄棠有诗形容曰“万顶中间螺髻青,人家环绕住升平。鹤汀凫渚虽烟雨,长有渔歌牧笛声”。明代黄仲翁诗曰“柳暗溪桥路,云封古洞门。牧童村外笛,驱犊下黄昏。”明代伍瑞隆也有诗赞美曰“烟雨濛濛溪水头,长洲莫即是瀛洲,凭君为拨群峰看,似有玲珑十二楼。

到了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乡贤筹建烟洲书院,自始书院坐落于马山和狮山之间,院前小桥流水,浓荫遮护,院内钟声催学、书声琅琅。在革命战争年代,书院成为了中山县抗日先锋队和中山县一区地下党组织的活动和掩护场所,新中国成立后,继续作为培育祖国新一代的校舍。无论在什么年代,代代学子都能继承中华文明与文化、发扬优良的道德传统。

书院经历了百多年风雨之后,时到今天仍以古姿静立,穿越岁月记载着历史。……

深思联想之下,情景交融,联句遂出:烟雨润桑榆胜迹永固,书香陶学子德礼长承。

(二)

岁次丙申(2016年)为使紧靠老书院的烟洲学校与书院在外观上形成古朴一致的景观,校方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教学大楼前加建了一条石柱雕栏、青瓦飞檐的长廊——苗子廊,与书院门面连接。校方又托我为长廊大门撰联,于是,又一次将余的思路带入烟洲学圃的历程:由书院成立到新校发展,古今一大批为烟洲教育付出辛勤劳动的乡彦和园丁,使大家永志难忘,当中的黄彦成、郑道实、杨子毅、黄冷观等香山(中山)文坛名人更是烟洲学圃园丁的柱石。古老书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社会各界精英,而烟洲新校又教学骄人。……

忆昔抚今,联句又成:狮马峰雄古渚鸿途春不老,彦儒泽厚烟洲学圃景常新。

(三)

本人学浅,能成联全在于一份桑榆情、学子情促就。因在此烟雨胜景中有余之祖居,而书院是父亲曾三任校长(1922年至1926年,又1946年至1950年)及本人受6年启蒙教育的地方。故每身临书院都会引发回忆和感想,这正如苗子先生所言“站在烟洲书院门前,远望烟雨山,倍觉天地有情”一样。

古瓦青灯挥不去,狮马烟雨常萦怀,谨以《风入松▪烟洲书院》词一首记之,并以为撰成二联之写照。词曰:雄狮骏马护西东,书院座当中。木棉磊落榕阴重,溪环绕,古道旁通。烟雨时添画景,长洲学府声隆。当年跨槛正孩童,堂上听敲钟,犹闻朗朗诗书诵。观黉宇,向学朝宗。喜见胜迹依旧,乐闻德礼长崇。

 己亥春改稿于若如斋


黄衍增先生所撰并书对联

 


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