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衍增:金鼓角旁乐耕耘
金鼓角旁乐耕耘
对于元代设定的香山八景,我以前已有所闻,但却不知实况。几年前,本人主持五桂书法院工作,陆续搞些与本土文化和历史专题文化有关的书法活动,在策划“香山八景书法展”时,为了在征稿资料和作品集序中准确地写出八景的景观特点、八景的定位、景点古今的变化及前人描写八景的诗章等,于是专注地翻阅了《香山县志》等有关资料。
县志中有记载八景的位置和特点,还有明代嘉靖二十六年(1547)香山县境全图,清代同治十二年(1873)香山县境仁良都图和黄旗都图能分辨出八景的位置。
其中“金鼓朝阳”一景的条文和图示引发了我的一段记忆。
县志载;南濠云亭峰,西北临田,其上北曰金鼓角山,昔海隅,尝闻金鼓之声,故名八景金鼓朝阳。
从清同治十二年的香山县境仁良两都图可以看到,莲峰山群由莲峰、大金、小金、柏桠斜、五榕峡、万年阴、云亭峰(又称停云峰)、金鼓角等山头和山峡、山路组成。另,从明嘉靖二十六年香山县境图看出,元代和明代时莲峰山下东面和北面是宽阔的海面。
在图中,我分辨出当年的莲峰山群中,大金和小金两个小山头的一部分,五榕峡、云亭峰、金鼓角山都在现在的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的范围内。大金、小金两小山头的一部分即是现在由莲峰新村通往厚兴榕树头(原厚兴市场)的上下坡路,另一部分已在中山学院西围境内即教师宿舍所在地。五榕峡就是现学院图书馆前山凹位。云亭峰就是学院东部三座教学大楼的位置。金鼓角山就是三座教学大楼北面现在作为院内唯一保留着作休闲公园的山头。至于莲峰就是现在人民医院后面最高的山峰,柏桠斜就是市人大政协大楼前面的斜坡路。万年阴是在学院东围墙外及至永怡豪程北路上山道这一带。
我之所以对这个景点特别感兴趣,是因为这里与我的一段经历有关;1998年,中山学院在中文系增设书法常规课,一时缺乏书法老师,中文系黄德志主任熟知我是中山书协主席,又在市文联,市总工会,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中山学院等部门开设的书法班业余授课多年,于是通过学院与我当时供职的单位磋商,聘请我业余为学院上书法课。以此,我作为客座教授的身份站上了中山学院的讲台,为书法教育付出绵力。当时上课的地方,就是现在云亭峰上这三座教学楼的第一座。1999年,艺术设计系从中文系分出,我也随着转到设计系上课,还是在这座楼,一直上到2008年。2009年和2010年搬到正对着学院南门的那座旧楼上课。就是说,在学院的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的十二年任课期间,有十年是在云亭峰上付出自己的劳动的。每次顺着大路走向教学楼,肯定会对前面的还是杂树交加、藤长草蔓还带着几分原生态的东面迎着朝阳的山头不经意的瞄上几眼,但竟然不知道这就是元代中叶被定为香山八景金鼓朝阳的金鼓角山。正是:
云亭峰上每登楼,染翰耕耘十二秋。
只觉邻晖常映照,原来金鼓在前头。
近日,我将有关八景的资料带到学院,找到了我当时在学院授书法课时的设计系主任,后来的设计学院院长崔平平老师,向他讲述了此事,崔老师十分高兴,马上陪我登上金鼓角山。崔老师告诉我,这座山是学院内唯一不开发建筑而留作休闲公园和氧巴的山头。山上铺设了迂迴曲折的花岗石阶路,阶路间几处歇步石栏观景平台,还安置着石台石凳。拾级而上,周围浓萌蔽空,当中不少是形态苍古长藤缠绕的老树,踏着石阶上的落叶,更有一种古幽之感。登上山顶平台,面东站立,正好从浓叶间隙中对着已升高了的朝阳。第一次登上这个沉淀着古香山历史文化,而能在冥冥中寂寂地每日对着朝阳穿越光阴静立到如今的小山,心里真有点莫名的感觉。
游罢,崔老师提议我以文记之,又兴致勃勃地把资料交给了学院有关部门,建议将其列入学院文化。
能在历史文化积淀地有过这段耕耘岁月,诚乐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