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籍诗人阮章竞:深受故土文化浸润的“党的群众工作者”
刚刚落幕的2021南国书香节中山分会场暨第十三届中山书展,再次激发了中山全民阅读的热情,而中山籍诗人、画家阮章竞也再次受到家乡读者的热捧。
阮章竞,沙溪象角村人,13岁开始做油漆店学徒,20岁失业后辗转到上海,后来参加革命。1935年,阮章竞开始发表作品。阮章竞之女阮援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父亲这一时期的创作以戏剧为主,“他一直强调自己是‘党的群众工作者’,要呈现给老百姓最通俗易懂的艺术,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革命思想。”新中国成立后,阮章竞才开始诗歌创作,他将自己擅长的音律、美术等艺术元素融入到诗歌中,取得了多种艺术形式“合鸣”的效果。
1949年,他创作了长篇叙事诗《漳河水》,描述太行山区三位妇女在封建传统习俗和野蛮压迫下遭受的苦难,以及在共产党帮助下获得解放的过程。作品人物性格鲜明,叙事与抒情结合得当。《漳河水》的发表,奠定了阮章竞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该作品被文学史界视为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出现的重要作品之一。茅盾先生还专门赋诗一首送给阮章竞:“漳河水唱翻身调,出塞新诗颂有成,指点江山抽彩笔,阮郎风骨剧峥嵘。”
《漳河水》手稿。据阮援朝透露,该部手稿里有毛边纸稿纸,也有宣纸稿纸,黄中夹白深深浅浅,一看就是多次修改抄补后的稿子。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山市文艺批评家协会主席阮波致力于岭南香山文学研究多年,她曾这样评价阮章竞作品:从个人命运遭遇与社会整体变革的关系这一角度来看,阮章竞的叙事长诗作为解放区时期的文艺经典,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新诗探索的路途上,他将多种艺术形式融合并加以个人化改造的尝试也属成功个案。“属于他们的那个时代虽然过去了,但他们曾用精神捍卫与抒写的作品,尚有值得我们深究之处。”
阮章竞创作于1949年的长篇叙事诗《漳河水》。
阮波认为,阮章竞的创作与审美,与其南国故土的浸润、自我内心的创作诉求有着密切的关系。阮援朝对此深表认同。她说父亲20岁离开家乡时,已经基本形成个人美学格局和社会价值取向,而早年家乡生活的濡养使他性格中的谦和、细腻、浪漫等特质,成为其一系列创作的底色,这也是他内心最柔软的一部分。
在阮章竞的晚年作品中,更是处处流露着浓浓的家乡情怀。岭南的一草一物、风土礼俗,他都如数家珍。晚年的阮章竞,还多次回到故乡中山,并担任中山诗社顾问,写下了多首富有浓厚乡情的诗歌作品。
在父亲的影响下,阮援朝也对家乡充满眷恋之情。她认为,岭南文化保留了中华文化中特别传统的一面,在中山人的精神基因里,坚守正统和开放创新并存,趋利务实与热情浪漫同在。“能由社会各界协力办书展,而且一办就是十余年,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阮援朝寄语家乡人民,开卷有益,诗书自华,中山有越来越多的读者热爱阅读,定能将城市文化底蕴涵养得更加深厚广大。
阮援朝还透露,由她悉心整理的《阮章竞文存》(十卷本)将于今年底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家乡读者们届时可关注。